台灣這幾天雖然太陽給足面子稍稍露臉,讓大家周末可以去戶外踏青或是看看圓仔,不過,周三又有一波低溫特報,氣溫將下探8度!而先前美國東北部也出現零下50度的罕見低溫呈現冰凍狀態。近日,科學家甚至警告,太陽將進入「休眠期」將帶來另一個「小冰河期」。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員露西‧葛琳指出,2013年整年觀測太陽黑子數量以及活動頻率發現竟是這百年來最微弱的時刻。

而這種情形與1645年的「蒙德極小期」(Maunder Minimum)也就是「小冰河期」相同,歐美各地氣溫異常寒冷,當時連泰晤士河都冰凍,因此推測在未來這段期間,地球恐將進入與1645年非常相似的迷你冰河期,太陽逐漸進入「睡眠期」,導致溫度大幅下降。

看了這則報導後上網找知識+查了相關冰河時期的報導.....

天ㄚ~原來臺灣也有過小冰河期呢!

101010180204613869582940  

學者研究,台灣高山冰河地形遺跡最有可能的形成年代,是在距今約7萬至1萬年前的「末次冰期」。其中距今1.8萬至2萬年前,歐美的冰河覆蓋範圍最廣,學者稱這段時期為「末次冰期最盛期」,這個時期全球平均氣溫可能比現在低了攝氏6、7度,台灣山區雪線高度自然也大幅降低。

 

目前,學者陸續在南湖大山、雪山、玉山、關山、合歡山奇萊區、秀姑巒大水堀山、三叉山的向陽與嘉明湖區域,發現冰斗、具有擦痕的磨光面與漂礫,和冰川側面與前緣堆積形成的側冰磧、端冰磧等冰河遺跡。依據冰斗分布的高度推估,末次冰期台灣的雪線高度,大約在3300公尺 左右。

 

每次的冰河期,地球的環境、生物,都會經歷一場嚴苛的挑戰。與其惶惶不可終日擔憂無法控制的事,不如現在就開始好好愛惜地球,減少我們對環境的干擾與破壞。

 

根據2009 年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發表名錄,台灣本土種數量已經突破五萬!台灣如此蕞爾之地,面積僅佔全球陸地萬分之2.5,物種的數量卻達全球的2.5%。除此之外,71%的哺乳類、17%的鳥類、31%的兩棲類、19%的淡水魚、25%的植物以及22%的爬蟲類為「台灣特有種」。表示這些物種因為歷史生態或者生理因素,僅自然繁衍於台灣,並無在其他地區出現。

 

為何台灣小島能有如此多的特有種?過去六十五萬年間,地球總共發生了四次冰河時期。台灣最古老的地層在太魯閣,大約是二疊紀時期的岩層,其次則是東部地區的大南澳片岩,這些地質記錄顯示台灣也曾經經歷過冰河時期。那時候的台灣沒有兩岸問題,因地球氣溫下降,大量海水自平均深度僅有80 公尺的台灣海峽退去,結冰聚集於高緯地區,露出台灣與亞洲大陸相連的陸塊,亞洲地區的生物便來到這裡繁衍後代。

 

冰期過後,地球開始間冰期(兩個冰河時期之間的世代),氣溫上升,冰帽融化,海水也湧進黑水溝,在棲息環境受到壓迫下,某些物種折回亞洲大陸,某些物種則循陸路上演一段唐山過台灣。

 

台灣有極多面向的地形讓所有生物適性發展,水平空間的物種多元。而原本適合生存於寒冷地區的物種則往高山尋求一線生機,物種在垂直空間也開始有了分布層次,加上台灣高山海拔動輒千餘尺,即使生存在同一高度水準,也因山頭和山頭間的隔閡開始演化出差異。除此之外,台灣的島嶼地形封閉性造成生物基因交流阻斷,也因此孕育出如此多的特有物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鴻君太陽能 的頭像
    鴻君太陽能

    鴻君太陽能的部落格

    鴻君太陽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